热搜词:家常手机

论语第五篇公冶长,论语公冶长五则

作者:敗栁姺泩 下载:word格式

论语第五篇公冶长,论语公冶长五则-第1张-生活-醋百科

【原文】子路有闻,未之能行,唯恐有闻。

【翻译】

【杨伯峻】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,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。

【李泽厚】子路知道一件道理,还没能去做,便生怕知道第二件。

【钱 穆】子路听到一项道理,若未能即行,便像怕再听到别一项。

【夜辰心得】

子路有任侠之风,勇猛,刚毅,实干,笃行。

范氏曰:“子路闻善,勇于必行,门人自以为弗及也,故著之。若子路,可谓能用其勇矣。”古人讲,子路听到一个道理,勇于必行,孔夫子的弟子们,觉得师兄太牛了,大家都不及他,所以记录了下来。子路,他能善于运用自己的勇。

小平同志说,“不干,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”。世间的知识学了半天,最后根本的归处就是一个字“干”。《弟子规》说得好,“不力行,但学文,长浮华,成何人”。一切学习,终究是为了实践。

在这方面,子路真是力行的典范。他听到老师说一个道理,赶紧就去付诸实践,如果还没来得及干,心里就担心又听到什么道理,唯恐听到太多,干不过来。这个性子,大勇之中又有些大拙。前面,孔夫子曾说,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。从我者,其由与?”孔夫子感慨,大道没法子施行,就打算乘个筏子出海去了。能够跟随我的,估计只有子路了。子路一听,高兴得不得了,就打算备船去了。这也反映出子路的勇于行,还有些呆拙。

与子路比起来,我倒看似机灵一些,每天一本接一本地学个不停,一篇接一篇地写些体会,可从来没有过“未之能行,唯恐有闻”的想法,好像学习就是为了学习,闻得越多越好,压根就没想过学了以后怎么去做,真是悲哀!也许,这“悲哀”也是为了写作。在实践方面,还真得向子路学习,骨子里生出一种行动之“勇”。

那么,“未之能行,唯恐有闻”,这境界就很高了吗?其实,古人解析,子路与颜回相比,还是差了一层。为什么呢?因为子路把知与行看作两事,知道了再去行动,知道一做一,知道二做二,知道三再去做三。从王阳明那里,我们知道“知行合一”,知是行之始,行乃知之成,知行从来就是一个事。这样看,知道就是行动,行动就在觉知,知行一体。这么看,子路就有点外路了,闻了后担心做不到,岂知闻亦是一定意义上的行。

孔夫子曾说颜回,“不违如愚”,听了老师的教导后,一点也不违背,全盘接受,蒙头就干,就好像很愚笨一样。为什么不违?因为颜回一听就懂,懂了就干,达到了老师的境界。颜回自己的说法是,“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也”,自己虽然不聪明,但一定按照老师说的做。在颜回的思想里,就没有把闻与行分开,更没有“唯恐有闻”的情绪,一定也没有“唯恐不行”的情绪,他是从容的,胸有成竹的。

TAG: 论语 公冶 第五篇 论语第五篇公冶长 论语公冶长五则

大家都在看